1.課前預習h
預習能夠讓孩子聯繫以前的知識,並把新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聽老師講解。既培養了孩子的自學能力,又能提高孩子聽講的興趣和效果。


2.課後復習
h
“溫故而知新”是復習的目的。德國心理學家覺得遺忘是有規律的——先快後慢,剛記住的東西最初幾小時內遺忘速度最快,兩天后就較緩慢。復習其實就是與遺忘作對。


3.獨立解決問題

孩子學習上有困難請求幫助時,家長千萬不能置之不理或敷衍了事,應熱情地鼓勵孩子自己試一試。如果孩子實在無法獨立解決也不能包辦,而要一步一步地耐心啟發,讓孩子在家長不露痕跡的引導下學習成長。
h


4.認真書寫

書寫並非只是形式,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人們對書寫者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甚至個人的素質的評價,卷面就是學生呈現在老師面前的面孔,老師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據此來打“印象分”。


5.記筆記並事後整理
h

隨著課程內容的增多和複雜化,記筆記有助於抓住重點。如果因時間限制,當堂記的東西較零亂,那麼課後還要進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條理。整理的過程是一個很有效的過程。


6.主動學習h
讓孩子準備一支紅筆,隨時改正練習本、試卷上的錯誤,以鮮艷的紅色加深錯誤在腦海中的印象,然後用一個本子,將這些錯誤收集起來,用錯題彙編、錯別字舉例的形式分類記載,以警示自己。


7.積極閱讀、寫作h
閱讀是孩子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家長應該鼓勵孩子在反覆閱讀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積極閱讀,廣泛吸收課外知識。家長可以購買有關書籍和訂報刊雜誌,為孩子的閱讀創造物質條件。


8.有條理

做各科作業要預先安排好時間,學習用具的收拾要有規律,書本存放在書包或書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等等。東西存放無規律,要用時東尋西找,極易影響學習情緒。


引用:http://forum.monsterparen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tim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