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醫教你健康育兒

中醫師吳明珠說,小朋友如果身體虛弱,老是掛病號,爸媽不妨試試中醫的方法,或許能讓小朋友更健康。

 

  動不動就生病  

 

1. 按耳穴

 

天氣稍一變天,小朋友就會不舒服、感冒,吳明珠建議,爸媽平常可以幫孩子多按按耳朵上的對應穴位;如在靠外耳道口的氣管點、耳道口和臉頰相連接的耳屏上的腎上腺點、耳朵凹中間的胃點,和在耳朵上部凹處的神門。按壓這些和器官的對應點,可以強化器官,有助氣血運行,啟動人體正氣及代謝能力,維持生理平衡而提高免疫。對抗疾病的作用,腎上腺點可以調節血管舒縮功能,對發熱、咳嗽及氣喘的緩解都有幫助。

 

而按壓胃點則有助消化道強健,也可消除頭痛及失眠。按壓神門點則可調節大腦皮質功能,鎮靜小朋友的各種疼痛,對小朋友生病煩躁及失眠也有改善作用。

 

 

2. 揉捏耳朵

 

如果一時很難記得全部穴位,吳明珠建議平常可以教小朋友每天揉捏耳朵。從最外圈的「耳廓」,也就是耳輪的部位,由上而下搓揉到微微發紅發熱即可。如果小小孩不會自己揉耳朵,家人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按壓小朋友的耳朵,到輕微發紅即可。

 

3. 捏脊增強免疫

 

另外還有「捏脊法」。順著寶寶的尾骨往上,以兩手大姆指對著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對捏,食指和中指位置在前,拇指在後,從脊柱表層皮膚輕輕的對撚。最好從寶寶滿月後就開始做,小兒體弱嬌嫩,中醫視為「稚陽之體」,對推拿的療效反應特別好。捏脊可調節寶寶經脈,經常進行可調整腸胃功能障礙、緩和情緒,強健免疫並能促進生長發育

  真的生病了  

如果小朋友真的身體不舒服,也看過醫師,但沒有緊急的問題,想要幫小朋友解除一些不適,也可透過按摩、刮痧等方式哦!

1. 按摩腹部

吳明珠表示,按摩小朋友的腹部可以強化腸胃功能。平常小朋友喝完奶或飯後半小時,讓小朋友正躺面對,用手掌或四個指腹在小朋友腹部順時針按摩,可以讓腸胃蠕動順暢。若小朋友有腹瀉的情況則改以逆時針按摩,減緩腸胃過度蠕動。

2. 按摩手掌

按摩手掌,主要也是調整兒童腸胃機能,以手心為圓心,以中指根部橫紋下三分之二處為圓周,用大拇指腹按壓小兒手掌,左手順時針、右手逆時針,各一百下。

3. 背後膀胱經揉捏或刮痧

背部由脊椎左右方往外成人約一吋半,小兒約一公分,有兩道稱為「足太陽膀胱經」的經絡。膀胱經是全身最長、分支最多、穴位最多的經絡,對全身的影響最大。通常有感冒或中暑等不適症狀,一般成人是在背部膀胱經刮痧,來加速身體代謝及循環,進而讓疾病快速痊癒。刮出皮下出血點有助局部微循環,幫小朋友刮痧建議只要刮出微紅即可。

若是小小孩不太敢刮痧,也可以順著膀胱經用按摩的方式直到微紅,如果有感冒,刮痧的部位可以再刮肩頸部。

4. 推鼻翼雙側,揉捏印堂、攢竹穴、太陽穴

如果小朋友很容易因為冷空氣就哈啾連連,建議平常要他們用手輕輕推搓鼻翼兩側。鼻部是呼吸道的起始,按摩鼻翼兩側各二、三十次能促進鼻部血循,可以「通鼻竅」,降低對冷空氣感到刺激。

另外,也可以用兩手大拇指骨突從雙眼中間的印堂部先按壓後,再往眉頭的攢竹穴推壓,之後兩手各往左右抹過額頭往太陽穴,按摩到微微發紅。

5. 按壓虎口合谷穴、肘外側曲池穴

吳明珠表示,按壓合谷穴和曲池穴是最適合教給小朋友自我保健的方式。在手虎口外側的合谷穴是太陽經的原穴,經常按壓到有微痠感時,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增強抵抗力,能預防外感風邪及喉痛。

而在手肘彎處外側的曲池穴,在許多疾病防治上都有功效。教小朋友平常用手從手肘橫紋兩側夾住按壓,就可以按到曲池穴,不僅能消除疲勞,還有疏風清熱,改善及預防感冒的作用。

 

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0098&page=1引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ptimism 的頭像
    optimism

    optimism

    optim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