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綠膿桿菌 活潑嬰兒猝死
症狀似感冒 併發敗血症 死亡率5成

蘋果日報 2008/2/18

曾雪蒨、許佳惠╱連線報導】中部醫院發現,近來嬰幼兒感染綠膿桿菌重症個案異常增加;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近三個月連續接獲四起個案,其中一名六個月大女嬰,去年底因高燒、流鼻涕三天就醫,白天看診時還活蹦亂跳,晚上在家突然活動力遽降,再送急診已併發敗血性休克搶救不治,中國附醫兒科部副主任林鴻志呼籲,感染綠膿桿菌併重症死亡率高達三至五成,不得輕忽。

 

來勢洶洶
林鴻志指出,綠膿桿菌併發腸出血或敗血症重症,症狀和一般感冒相似,使病情惡化時常措手不及。他提醒家有一歲以下幼兒家長,「若孩子高燒兩天以上未退、活動力突然減弱,就算白天才送醫,一定要再立即送醫!」
中國附醫近三個月接獲三名男嬰及一名女嬰非院內感染的綠膿桿菌重症個案,年齡都在六到九個月間。林鴻志說,其中一名六個月大的女嬰,白天第一次就醫時活動力正常,返家後急速惡化,當晚再送家中附近醫院急救,已併發敗血性休克不治,是四例個案中唯一死亡的個案。

 

中部個案增多
林鴻志說,另一名七個月男嬰則是高燒不退,但鼻頭出現典型的壞死性濕疹,該院立即以治療綠膿桿菌的專用抗生素治療,總算搶回一命。台中榮總小兒感染科主任陳伯彥也說,該院近一年也接獲兩起綠膿桿菌重症病例,其中一名五個月大的嬰兒先感染輪狀病毒、引起續發性的綠膿桿菌感染,也併發敗血性休克,所幸都救回一命。
林鴻志及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任黃立民都認為,近來中部個案較多,可能與近來嬰幼兒感冒流行有關,因嬰幼兒感冒常會腹瀉,若再使用抗生素治療又會殺光腸道細菌,導致綠膿桿菌變成腸內優勢細菌,因而穿透腸子造成敗血症。

 

用沸水泡牛奶
綠膿桿菌是環境及人體常見的細菌,健康成人接觸不會發病。陳伯彥指出,國內一份綠膿桿菌重症調查結果顯示,重症患者多是兩歲以下,到院時都已出現敗血性休克或腸壞死,推論「與嬰幼兒抗體不足、醫界濫用抗生素有關」。
長庚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玉成也說,該院十四年來接獲四十多例,八成發生在一歲以下,症狀為發燒兩天、腹瀉、休克。
中國附醫感染科主任王任賢說:「喝生水是感染綠膿桿菌最常見的途徑。」他呼籲,「嬰幼兒絕對要用煮沸過的水泡牛奶,連礦泉水、包裝水都不行。」

 

轉貼自~中國醫藥學院兒科部/主治醫師洪國禎

嬰幼兒的發燒腹瀉,大多是感冒或腸胃炎引起,然而有時是綠膿桿菌敗血症的初始症狀。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兒科部主治醫師洪國禎說,綠膿桿菌沒有及早發現,會造成高致死率,有的則是留下腸穿孔後的併發症,值得警惕。

最近有一名十個月大的嬰兒,已經持續發燒了三天,並有輕微嘔吐,活力和食慾開始變差。後來,家長覺得越來越不對勁,在孩子出現心跳加速和全身抽筋時,火速送醫,該院則是立即將他安排住進加護病房。

接下來的過程令人步步心驚。當時小嬰兒的生命現象穩定,但是不多久便持續水瀉,血小板下降,血液和糞便中培養出綠膿桿菌,小小的肚子開始鼓起來。緊急開刀後,發現小腸以有幾十個穿孔,若立即切除,不可避免的會造成短腸症,嚴重影響終身,於是醫師決定先放引流管及施打抗生素。四天之後,小嬰兒再度進入手術室,醫師發現有些小穿孔已經癒合,只須切除一部分腸道即可。術後經過營養注射及抗生素治療雙管齊下,小嬰兒逐漸恢復進食,且於一個月後出院,目前看起來還好,沒有出現吸收不良和腹瀉的情況。

洪國禎指出,綠膿桿菌通常出現在免疫力不全的病人身上,可能因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所以容易受到感染,該院近三年前也曾出現兩例,都是一歲以下的嬰兒。根據統計,綠膿桿菌感染的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廿五,死因都是綠膿桿菌敗血症併發腸穿孔。該院處理過的病例均能存活,且沒有併發短腸症,可能是因為及早送醫,並進行適當手術有關。

嬰兒發燒腹瀉最常見的原因,是輪狀病毒和沙門氏菌感染,綠膿桿菌侵襲時的症狀也像一般腸胃炎,只是後果嚴重太多。洪國禎提醒家長,當孩子的「感冒」越來越惡化時,應及時送診,以抽血確定是否感染了綠膿桿菌,爭取治療先機。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KvOXTpOfFRPZX9w4IgM-/article?mid=1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tim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