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Apr 13, 2012

○~四個月:母奶媽媽飲食不用刻意避諱

此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最快速的階段,一般來說,每月體重平均增加○五至一公斤。六個月大之後,寶寶的生長就會開始趨緩,每月體重平均增加○五公斤。快速的成長,讓這個階段的寶寶需要充足的營養,才能應付腦部、肌肉、器官等各部分的發育。

全球公認最適合寶寶的營養來源,自然非母奶莫屬。但不少母奶媽媽都有被長輩質疑的經驗:如果吃得不夠補,母奶怎麼會有營養?要是母奶量不多,寶寶營養夠嗎?其實母奶最令專家們推薦的好處,當屬「營養吸收的效率最佳」。母奶寶寶的營養是「重質重量」,不需要喝多,就能獲得足夠的養分,因為營養吸收率好。

台灣母乳協會書長高宜伶說,母奶媽媽的飲食原則非常簡單——均衡、營養,餓了就吃、渴了就喝。母奶媽媽們不需要過度擔憂吃或不吃某些食物,以能促進乳汁分泌食物而言,在不同風俗文化下,評價也大不同。最簡單的攝食原則就是:避開家族過敏原,可能選擇當地、當季、多樣、簡單烹調的食物。食物的養分會經過消化、吸收分布到身體各器官——包括分泌在乳汁中。如此,寶寶就可以透過乳汁吸收不同食物的營養。

四~十二月:「手指食物」讓寶寶愛上飲食

這個階段的寶寶,開始有控制肌肉的能力,也準備長牙,並具備吞嚥的能力。專家們建議:不要害怕寶寶過敏而延遲給予副食品,否則寶寶除了營養不足,還會喪失口腔肌肉、手指小肌肉、手眼協調發展的練習機會。

馬偕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寧表示,愈來愈多報告顯示,太晚給副食品反而會增加寶寶過敏的機率。所以美國等先進國家,都提倡從四個月開始為嬰兒添加副食品。

擔心吃錯副食品讓寶寶過敏的爸媽,專家建議:

從米精、米粉等不易誘發過敏的食物開始。

●一次添加一種食物,才好判斷過敏原。

●避免給予五穀粉、水果麥粉等複合式食物,食物種類太多,很難判斷過敏原。

●每次吃副食品後,觀察寶寶身體是否有出現疹子、大便出現血絲或拉肚子等食物過敏反應。

一~三歲:沒牙齒也有能力咬碎固體食物

孩子牙齒都還沒長好,怎麼可以吃大人的固體食物?長牙和固體食物的關聯性,其實是爸媽的迷思。寶寶的無牙和老人的掉牙不同,周怡宏說,一歲大的寶寶二十顆乳牙全包覆在牙齦裡,而老年人掉牙,牙齦呈現淨空狀態。寶寶的牙齦裡有牙齒,只是還沒冒出來,但已經有力道,上、下牙齦加上舌頭,寶寶已經有能力將固體食物咬碎

這個階段的寶寶,副食應該成為主食,牛奶反而要退居為副食,而且最好戒掉奶瓶,避免奶瓶性蛀牙的產生。

四~六歲:展開食物之旅,改善挑食習慣

此時期的飲食以「均衡多樣」為原則。偏偏孩子開始有自我,對食物也有明顯的好惡。如何養出不偏食的小孩,是這個階段的「食育」重點。專家提供兩個小撇步

●調整食物的相對比例:孩子偏愛吃玉米。爸媽要做的不是禁止孩子吃玉米,而是漸進式調整餐桌上的玉米比例,將孩子偏愛的食物先減少四分之一,少掉的部分就換成其他食物。而新加入的食物,爸媽需要費點心烹調,讓孩子的味蕾感受到新食物比原本的更好吃。

●帶著孩子認識食物:從源頭開始,找到食物的生長之處,甚至帶孩子到花市買一小包種子回家種,從灑種、澆水開始,讓孩子經歷食物成長、收的過程。或親自帶孩子上市場買菜,並邀請孩子參與烹調過程,再讓孩子端著有他參與的食物上桌。一趟食物之旅,可以降低孩子對特定食物的排斥感。

雖然學前兒的飲食不宜口味過重,但適度的調味仍然必要。

要孩子乖乖吞下營養的食物,要先通過味蕾的考驗,一道無味的食物,爸媽又要求孩子一定要吃下去,可能讓孩子對該食物產生不愉快的經驗,影響日後的飲食態度。

爸媽可以善用辛香料,如咖哩、椰漿、茴香、南薑等,這些香料多是植物來源,在一般超市也容易取得。而幫幼兒調味,用量是成人一半以下。

引用:http://www.mamibuy.com.tw/news.php?BL=detail&cid=96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ptimism 的頭像
    optimism

    optimism

    optim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