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 大舌頭 9成不必開刀

舌能頂下唇 即舌繫帶正常

2009年08月10日蘋果日報

台語「臭乳呆」指的是小朋友講話口齒不清,常讓家長緊張。台北縣立醫院三重院區耳鼻喉科醫師楊政謙指出,0到4歲小朋友發生構音異常,近9成是功能使用問題,接受發音矯正即可改善。不過也有因舌繫帶過短導致,建議家長在孩子1歲前觀察,若舌頭能頂到下唇,即代表正常。報導╱陳韋婷、楊琇雯 攝影╱施偉平

舌繫帶位於舌頭下方,捲起舌頭即可看見,舌頭中央和下顎頷骨之間有一片膜狀組織,這條膜狀組織就是舌繫帶。而舌繫帶過緊、過短、太厚,或生長得太前面,可能會限制舌頭活動,因而影響發聲,特別是捲舌音。不過,楊政謙醫師強調,過去有不少父母發現小朋友口齒不清時,就帶孩子上醫院要求剪舌繫帶,然而,即便是舌繫帶過短,也可藉由矯正治癒、不必動手術。而矯正療程每周只需一次,依患者嚴重程度不同調整療程周數,通常在4到10周即可完成。

小辭典
構音異常5特徵

構音是胸腔呼出的空氣,經聲帶振動,與唇、舌等構音器官摩擦,發出語音的過程。若構音過程中構音方法、位置或動作出問題,造成語音改變,便為構音異常。而常見構音異常的類型有以下幾種:
1.替代音:以另一語音或類似聲帶振動的聲音取代標準語音,如:「褲(ㄎㄨˋ)子」說成「兔(ㄊㄨˋ)子」。
2.省略音:聲符或韻符被省略,造成讀音錯誤,如「鞋(ㄒㄧㄝˊ)子」說成「椰(ㄧㄝˊ)子」。
3.添加音:正確的語音中,加入不該加的音,如:「吃(ㄔ)飯」說成「出(ㄔㄨ)飯」。
4.聲調錯誤:注音的四聲運用錯誤,與原音不同,如「鉛筆(ㄅ一ˇ)」說成「鉛鼻(ㄅ一ˊ)」。
5.歪曲音:歪曲語音與原音不類似,無法歸類,聽者必須不斷詢問甚至輔以手勢、圖片才能了解意義。

舌繫帶位置圖

舌頭下方的膜狀組織即為舌繫帶。

這樣做

嬰兒期檢查舌頂下唇

 

家長可在小朋友2歲前以奶嘴或食物引誘他將舌頭伸出,若0到1歲小朋友張嘴時舌頭可頂到下唇,並且看不見下排牙齦、牙齒,如圖;超過1歲可頂上唇,即代表小朋友的舌繫帶正常。

2歲前檢查舌頭平行移動

 

部分孩子發音不正確的原因是舌頭運動功能不佳。觀察孩子舌頭運動時是否有困難或有異狀,可以食物吸引小朋友,讓他將舌頭伸出左右移動碰到嘴角兩側,

3歲檢查簡單子音

 

楊政謙醫師指出,根據國內統計,3歲前應可掌握簡單子音,如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家長可設計幾個簡單詞語,配合圖片,讓小朋友發音,如「這是褲子、那是兔子」。

4歲半檢查較難子音

 

難度較高的子音如ㄗ、ㄔ、ㄘ、ㄙ、ㄐ、ㄑ、ㄒ,在4歲半時即可分辨,不過由於這類子音,有時並不是小朋友無法發音,而是因為智力上不瞭解差異,家長則需多觀察,如果發現孩子確實無法發音時,應就醫檢查。

小叮嚀

 

勿逼迫孩子特定發音

 

有些家長發現孩子某些特定發音時常無法正確發出,會在孩子說話的同時糾正,甚至處罰,但楊政謙醫師提醒,過去也有小孩子因為父母嚴厲糾正,導致自信心喪失,最後不願意開口說話,更難治療。

罹中耳炎也會口齒不清

3歲內的嬰幼兒罹患中耳炎機率超過6成,多數經治療後痊癒,不過有家長因孩子症狀緩解便未再就醫,導致形成慢性中耳炎,影響聽力出現口齒不清、語言發展遲緩現象。家長應注意孩子發聲,3歲前輕微聽力受損都有機會治癒。

醫師說
接受評估確定原因

台北縣立醫院三重院區耳鼻喉科醫師 楊政謙

有些智能異常、過動兒,或是發音器官結構異常如隱性顎裂等,均可能說話不清楚,須經過醫師診斷。若孩子有嚴重口齒不清時,建議到醫院接受評估與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ptimis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